一段時間以來,中美科研合作陷入低谷。美國學術界近日警告稱,“科研脫鉤”將引發巨大風險,而合作對于兩國乃至全世界都大有裨益。
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羅斯高(Scott Rozelle)近日在一場關于中美學者交流的網絡研討會上表示,國際合作旨在推動解決我們自身無法應對的問題。
他進一步指出:“在所有學術領域,包括科學、技術、工程和數學(STEM)以及社會科學領域,最富有成效的合作存在于中美之間。許多研究都能證明中美合作的益處。”
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政治學教授莫莉·羅伯茨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據庫進行分析后發現,近年來,中美科學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合作顯著增加。分析顯示,在相關領域,中方在2013年成為美國科學家的首要合作者,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2016年,并在2019年達到頂峰,此后合作呈下降趨勢。
羅伯茨指出,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2021年的數據,中國仍然是美國科學家在生命科學領域最頻繁的合作者?!半m然近期的下降趨勢意味著潛在轉變,但中國仍然是首要合作伙伴,這足以表明雙方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廣度?!?/p>
美國維拉諾瓦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德博拉·塞利格索恩追溯了中美之間長達數十年的科學合作。她指出,1979年簽署的《中美科技合作協定》為中美聯合研究奠定了基礎。
遺憾的是,美國政府千方百計推動“脫鉤”,給中美科技合作蒙上陰影。塞利格索恩警告稱,如今,中國科學家可以對各大項目作出與美國同等的貢獻,若切斷合作將引發巨大風險。
她還強調,若美國科學界不同中國進行合作,美國可能會失去頂尖人才。
(編輯:嚴玉潔 王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