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孟加拉籍專家羅祖(Md Altab Hossin)日前在中國日報網撰文稱,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強調人民至上、可持續發展,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了新思路。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表明,通過促進社會公平、技術創新、產業發展、綠色發展、人才培養等,我們可以推動經濟增長、人類發展、社會穩定和環境保護,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。
首先,中國以創新驅動發展,促進科技進步。
中國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力量,在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制造業、基礎設施、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。比如,華為5G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,為全球通信產業升級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。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多次成功發射,將許多衛星送入太空,為全球航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。2022年,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萬億元,由此可見中國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。2022年發布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,中國作者在2022年對高質量自然科學研究作出了最大貢獻,在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份額首次排名第一。此外,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,這足以證明中國致力于以創新驅動發展,同時為全球科技進步發揮重要作用。
其次,中國推動經濟增長,促進共同繁榮。
2022年,中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突破120萬億元,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。與此同時,中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,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。“一帶一路”倡議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與共建國家的經濟合作和共同發展。比如,中歐班列帶動了貿易往來,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。據統計,2013年至2021年,中國與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累計貨物貿易額近11萬億美元。截至2023年末,中國企業在共建國家直接投資存量超過3300億美元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不僅促進了巴基斯坦經濟發展,也為雙方開辟了廣闊的市場和投資渠道。
再者,中國致力于保護環境,邁向綠色低碳發展。
在邁向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同時,中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,積極應對氣候變化,推動綠色低碳發展。中國推進“三北”防護林體系建設、退耕還林還草、公園城市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,顯著改善生態環境質量。此外,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,推動低碳社會建設。比如,中國致力于推廣電動汽車、可再生能源和綠色發展,力求2030年實現碳達峰、2060年實現碳中和,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。
最后,中國推進教育體系現代化,培養全球化人才。
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,不斷加大相關投入,提升教育質量。中國基礎教育普及水平總體達到世界中上行列,高等教育逐漸從“精英教育”邁入“大眾教育”。與此同時,中國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化,加強同國際教育機構的合作與交流,提升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。
一言以蔽之,中國式現代化是促進人類發展與共同繁榮的創新之舉,不僅有力推動了中國的發展,而且通過多項倡議和有效政策為世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。展望未來,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,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為營造和平環境、推動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。
(編輯:嚴玉潔 王輝 周鳳梅)